历史文化
心灵旅行
读书的意义是什么?这个问题,无数人会有无数个答案。
读书是我们灵魂修行的方式,阅读可以令心灵得到慰藉和净化,使思想得到充实和升华。
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。真正的阅读犹如春风拂面,又像细雨润心。宋人林和靖有诗:“竹树绕吾庐,清深趣有余。”说的是竹深花开,清趣随人来,真正的阅读亦是如此,淡泊,高雅,游目骋怀,漱洗尘心。
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。从领导秋收起义开始,他就非常注重军队的文化建设,非常注重塑造人民军队的文化品格。早在1929年12月,毛泽东在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,就对红四军的文化教育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:由“各纵队政治部负责编制青年士兵识字课本”,在“每个纵队内设立青年士兵学校一所,分为三班至四班”,“每班以授足九十小时为一学期”,对士兵进行有组织、有领导、有计划的文化教育。瑞金时期,还组织了红军学校和各式教育机构,对军队干部战士进行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……毛泽东曾说:“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。”据毛泽东的警卫员贲兰武讲述:有一次,给毛主席搬家,主席的行李是一平板车就拉完了,可主席的书籍共计9万多册,40名工作人员搬了整整7天,那种场面可想而知。
诗书相伴滋味长,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而言,书海是天地经纬,读书是美妙时光。
明代哲学家、思想家王阳明认为,读书的最高境界,不是学知识,而是要发现自己、发现良知。读书,就是为了提升气质、脱胎换骨,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。生命的旅途中,无论是顺境或逆境,无论身处高峰或低谷,明快的读书声不可或缺。总有一些书,会在孤寂之时,慰藉你的心。
爱读书,读好书,首先要选好书。读书提倡多样化,但更要懂得选择。所谓的好书,在我看来就是思想健康,内容充实,读后能增长知识,开阔视野,陶冶情操的书。具体地说,经典性、思想性、知识性、前沿性和可读性应该是最基本的选择标准。
其次,读书要有计划。在信息化时代,静下心来仔细读完一本书有时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。有的人,看到书名眼前一亮,毫不犹豫买下来后就束之高阁。因此,读书必须制定计划,按照读书计划完成读书任务。
读书切不可急功近利。永远不要有这样的想法:今天读完一本有关成功学的书,明天你就能走进成功的殿堂。一个喜欢读书的人,可能不会记得自己读过哪些书,但是那些看过的故事、收获的感悟、浸染过的气质,就像种子,会在你的身体里慢慢发芽长大,不断提升你的认知,打开你的视野,这才是读书的目的。
读书人是幸福人。谢冕说:“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,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,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。”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,空洞无物。而读书就是人生的一本存折,一点一滴地积累,你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。当你遨游书海,书中的英雄壮举令你灵魂震撼、思想升华;凡人善事令你涕泪横流、灵魂净化;生活中的困惑不解因而茅塞顿开、豁然开朗……你会感受到读书真的很幸福。
读一本好书,之于我,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。(陈银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