泾源县纪委
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老井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3-11-10 09:46:36

  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是有福的。与草木鱼虫为友,亲近泥土与庄稼,田野开阔,空气清新,四季随着蛙声蝉鸣流转,雨露滋润着纯净的心灵。

  村里最老的树下往往有一口老井,青砖垒砌,砖缝滋生出一层深绿色的青苔,井口乍看黑黝黝的,井的深处却亮晶晶的,仿佛有一面小圆镜,倒映着天光云影,以及人们时隐时现的脸庞。

  老井颇有些神奇功能。比如暴雨后井水短暂浑浊,很快便自我净化恢复清纯。等暑热天一到,便变身成天然冰箱,西瓜香瓜黄瓜在井里镇上一会儿,冰凉通透。如果甩只桶下去,喝一口吊上来的水,牙齿感到凉飕飕的清爽。

  乡下孩子长大后如果看到唐代柳宗元的诗《晨诣超师院读禅经》开头第一句“汲井漱寒齿”,往往忍不住会心一笑。只有对井水的清凉有过切身体会,才能写出如此平实、简洁而生动的诗句。

  诗的第二句是“清心拂尘服”。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,再将衣服上的灰尘污垢拂拭干净,为身体打扫卫生的同时,心也跟着变得清爽。俗话说:名为锢身锁,利是焚心火。《红楼梦》中的薛宝钗热衷名利,生病时必须吃“冷香丸”才压得下心火。在我们普通人的工作生活中,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,如果感觉焦虑烦躁,确实需要一口老井,让心安静下来。

  老井在哪里?在赤子之心里。人之初性本善,首先我们需要守住曾经的那颗纯净坦荡的赤子之心,守住平和、专注、不放逸的正念,就像老井守住一泓净水。

  包拯在《书端州郡斋壁》一诗里说: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。”清心是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理政的根本,如果时刻保持警惕,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初心,自然无惧名利场上的东西南北风,无惧目迷于五色耳迷于五声的纷乱。只要清心正念屹立不倒,那些欲念妄念就会像雪花落入四季恒温的老井,很快无声无息消融。

  老井在简朴的生活里。汉文帝刘恒“履不藉以视朝”,穿草鞋上朝,禁止后宫女子长衣拖地,禁止帐幕刺绣,厉行节约削减开支,助力西汉迎来文景之治的盛世。三国时期的曹操在考察提拔部下时,将生活节俭作为用人准则之一,只因为“侈恶之大,俭为共德”。

  老井更在长鸣的警钟里。我国早在战国时期,已经明确提出“六廉”。考核官吏的第一要素是“廉”,选拔官吏以诚、廉为重;于交通要道埋设木头,让人在木头上刻字以倾听民意征集民情,“责过失、论是非”,称为诽谤木。秦汉时期,在诽谤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明举报箱——“缿筒”。北魏孝文帝改革“肃明纲纪”,有专项的廉政措施。唐朝完善了台谏并立的监察制度,“朝廷得失无不察,天下利病无不言”。明朝朱元璋奉行“苟贪贿罹法,如入荆棘中,即出,无完体”……鉴古知今,我们当经常读史自警,“汲井漱寒齿”可以让人摒弃杂念,保持清白品格。(作者单位: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纪委监委)

>>><<<